
福康安是乾隆朝绕不开的风云人物,他的身世争议从清代起就没停过。
这争议的根儿,就在于他享受的待遇太特殊——打小被乾隆亲自接进宫里,跟皇子们同吃同住,这在清朝可是独一份儿的教养。
他的仕途更是平步青云,年纪轻轻就执掌一方军政要职,生前封贝子,死后追郡王,异姓人能有这荣耀,整个清朝就他一个。
也正因这些“独一份”,大伙儿都猜,他跟乾隆到底啥关系?
富察世家傅恒荣耀史
福康安能有这待遇,跟他显赫的家世脱不了干系——他出身满洲镶黄旗富察氏,这可是清朝顶级豪门,祖上几代都是朝廷重臣,到了他这辈,家族荣光更是到了顶峰。
父亲傅恒是乾隆朝最受信任的重臣,姐姐是乾隆的原配孝贤纯皇后,他自己从侍卫一路做到军机大臣、保和殿大学士。
权倾朝野,还能带兵打仗,平准噶尔、征金川,立下赫赫战功,乾隆夸他“社稷之臣”。
母亲瓜尔佳氏(也有说叶赫那拉氏)同样出身名门,祖上是开国功臣,人长得极美,有“满洲第一美人”的说法。
偏偏这位夫人跟乾隆走得近,宫里的赏赐流水似的送,就连傅恒在外打仗,乾隆也常召她入宫伴驾,一来二去,坊间就有了闲话,说福康安的身世,怕是没那么简单。
乾隆超常栽培揭秘
乾隆对富察家的看重,到福康安这儿更是到了骨子里。打小就把他接进宫,跟皇子们一块儿读书练武,吃穿用度都按皇家规矩来,连教他骑射的师傅都是给皇子授课的兵部尚书。
这待遇,别说外姓臣子,就是宗室子弟也少有。
福康安的仕途更是顺得不像话。16岁当御前侍卫,20岁升户部侍郎,23岁就以参赞大臣身份跟着傅恒征金川,回来直接封三等嘉勇男。
26岁当云贵总督,管着西南军政,30岁不到进军机处,成了乾隆晚年最倚重的军机大臣之一。
乾隆常当着大臣夸他“秉性公忠,能视国事如家事”,这话听着平常,可从眼高于顶的乾隆嘴里说出来。
分量比啥都重。靠着这份宠爱和实打实的能力,福康安很快成了朝廷里少有的文武双全的重臣。
福康安不光官升得快,打仗更是一把好手。乾隆三十八年,他跟着傅恒征金川,在前线带头冲锋,腿被流箭射穿了还接着打,回来就封了三等嘉勇男。
后来甘肃回民起义,他带五千兵从青海抄后路,不到半年就平定了;台湾林爽文起义闹得凶,他渡海作战,生擒林爽文,乾隆亲自写诗夸他“大勇原无敌”。
最厉害的是击退廓尔喀,带着兵一路打到加德满都,逼着对方称臣纳贡,这可是清朝少有的对外胜仗。
乾隆对他的赏赐从没断过,黄马褂、双眼花翎、御马,还让他图形紫光阁,位置排在功臣前头。
四十五年封一等嘉勇公,五十三年又破例封贝子,这是清朝立国以来异姓大臣头一回有这待遇。嘉庆元年,福康安在贵州平叛时染瘴气病死,才42岁。
乾隆听说后哭了好几回,下旨追封他为嘉勇郡王,还把他爹傅恒也追赠郡王衔。整个清朝,异姓大臣活着封贝子、死后追郡王的,就他一个。
野史龙种传闻的由来与演变
野史里关于福康安的身世说法可就热闹了,说他根本不是傅恒的儿子,而是乾隆跟傅恒夫人瓜尔佳氏(也有说叶赫那拉氏)的私生子。
当年傅恒常年在外打仗,乾隆就借着探望皇后的名义,经常召傅恒夫人入宫,一来二去就有了私情,福康安就是这么来的。
这说法不光民间传得邪乎,连有些文人笔记里都暗戳戳写几笔,毕竟乾隆对福康安好得太反常。
又是接进宫养,又是一路破格提拔,封贝子赏黄马褂,偏偏就是不把公主嫁给他,这不就应了“龙种不能娶公主”的老规矩嘛。
这些疑点凑一块儿,让这段身世绯闻越传越有鼻子有眼,成了街头巷尾最爱聊的皇家秘辛。
但翻遍《清史稿》《清实录》这些官方正史,记载其实清清楚楚。
福康安就是傅恒的嫡子,还是第四个儿子。傅恒这辈子就一个正妻,不管是瓜尔佳氏还是叶赫那拉氏。
反正福康安是她亲生的,这在《清史稿·傅恒传》里写着呢:“子福灵安,袭云骑尉;福隆安,尚和硕和嘉公主,袭一等忠勇公。
福康安,累封一等嘉勇忠锐公,赠郡王;福长安,户部尚书。”兄弟四个,个个有头有脸,福康安排行老四,上头三个哥哥都是傅恒夫人所生,他自然也是嫡子没跑。
生母身份也有谱,《清实录》里提到傅恒家眷时,明确写过“傅恒妻瓜尔佳氏”,虽然也有老档案记成“叶赫那拉氏”。
但不管哪个姓,都是傅恒明媒正娶的正妻,福康安是嫡出,这没什么可争的。乾隆那么疼他,按正史的说法。
一来是孝贤纯皇后是傅恒亲姐姐,乾隆对亡妻感情深,看着亲外甥自然格外上心;二来福康安自己确实有本事,会打仗会办事,乾隆用着顺手,疼他也合情合理。
争议困境猜测与皇权恩宠
可要说福康安真是龙种,却又拿不出实打实的证据,翻遍清代官方史料,不管是《清实录》还是《起居注》。
甚至是那些专门挑皇帝毛病的御史奏折,都找不到半点关于乾隆和傅恒夫人有染的记载,那些野史传闻大多出自文人笔记和民间故事,真真假假谁也说不清。
再说乾隆,虽说宠福康安宠得没边儿,但他也是个极好面子、极重名声的皇帝,真要做出这种对不起功臣的事。
还把私生子光明正大地养在宫里、封王赏爵,未免也太不顾及皇家体面了。
其实想想,乾隆对福康安好,也未必就非得是父子关系,孝贤纯皇后是他最爱的女人,富察家又是他最信任的外戚。
福康安作为皇后的亲侄子、傅恒的儿子,从小又机灵,乾隆把对亡妻的思念转移到他身上,多疼他几分也正常。
再加上福康安确实有军事才能,帮乾隆打了那么多胜仗,皇帝倚重他、赏赐他,也是人之常情,毕竟在那个年代,皇帝喜欢哪个臣子,想给他多少恩宠,本就是一句话的事儿。
历史深处的权力人性博弈
福康安的身世争议,说到底就是正史记载和野史传闻的拉扯。一边是《清史稿》白纸黑字写着他是傅恒的儿子,一边是街头巷尾传了两百多年的“龙种”说法。
乾隆对他好得破格,又是封贝子又是追郡王,放在别的朝代都得被言官骂死,可在清朝就他一个。
这事儿啊,其实就是封建王朝里,皇帝的权力和个人的喜好,跟规矩制度碰了一下。
福康安就是那个站在中间的人,他自己啥感受不知道,反正后人吵来吵去,到现在也没个准话。
盈昌配资-盈昌配资官网-配资查询网-在线股票配资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